一直以来,国人对合资车型既爱又“恨”。爱的原因是因为相对于自主车型,合资车在性能品质方面很有优势,让消费者在觉得开合资车有面子。而“恨”的原因就是在价格上合资车一向坚挺。尤其是前些年,能买一款自主品牌豪华顶配版SUV的的钱,却只能选一辆低配或减配的合资车。 不过,随着合资品牌价格下探以及在国内市场的深耕,这种现象正逐渐被改变。这不,福特与江铃汽车联合开发的全新中型SUV福特领界横空出世。它就像一股清流,以超高的性价比搅局了10万级SUV市场。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首先,福特领界售价10.98-16.78万元售价已经直逼自主SUV价格。其次,除了合资车型惯有的强悍动力与灵动操控性外,福特领界丰富的配置让它在合资SUV中独树一帜,成为今年最耀眼的车型。 10万级合资SUV也能畅享AI智能 如今,对于处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来说:汽车怎么能不智能呢?不过,这个问题让大部分合资车型感到尴尬。因为在20万元以下的合资SUV车型里确实很少搭载AI智能。 AI智能在自主SUV常是标配,为什么在合资SUV中少见呢?答案就是成本太高。对于合资SUV而言,能做到十几万元的售价很不错了,如果再搭载AI智能,那毫无疑问要加钱了。 而同样作为合资品牌,福特领界全系就标配车联网。在10万级合资SUV中,搭载AI智能的福特领界显得绝无仅有,也算是开创同级别合资智能SUV先河吧。 AI智能可以为消费者带来哪些体验呢?一般说来,用户可以通过10.1英寸触摸屏和智能语音交互系统,语音控制车窗、开关空调、开关座椅通风加热灯功能,还可以控制导航、音乐、查询美食、机票、天气等功能,几乎涵盖车内生活所需的一切实用性功能。 相比一般自主车型的语音指令必须按部就班才有效,福特领界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具有很强的“纠错功能”。比如乘客只需说“我好冷”,领界就会自动打开空调加热。同样,如果乘客说“我要看星星”,那么领界天窗和遮阳板会自动打开。 另外,福特派互联集多种车主服务于一身,比如远程锁定、远程启动、远程开空调等功能。在炎热夏天,车主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就能远程开启发动机和车内空调。这样等打开车门时,就能立即享受到清凉舒爽的冷气,真正让体验到合资SUV应该具备的科技感。 真材实料打造豪华SUV驾驭 除了全系拥有车联网的AI智能所带来的科技体验外,在舒适性方面福特领界也表现出绝对领先的优势。 要看舒适性,不妨对照上面图表。我们发现在价格区间最低的前提下,福特领界的长宽高和轴距都远超对手——领界车身尺寸比德系、日系、韩系同级SUV足足大了一圈,自然在空间舒适性上占据了很多优势。 在内饰质感塑造上,福特领界除了采用钢琴烤漆或木质纹理多种选择、中控台下采用钢琴按键设计之外,在顶棚、门饰板、仪表台以及方向盘和座椅上大面积使用高品质软质材料以及手工缝线,整车内饰高档感非常强烈。 另外在车内配置上,福特领界拥有10.1寸的触摸屏、10.25寸LCD液晶仪表盘,自动驻车、全景天窗、无线充电、电动座椅、座椅通风/加热等丰富配置。在为用户带来快捷方便同时,也令这款10万级合资SUV性价比非常明显。 这种自主SUV的售价,加上AI智能,再加上舒适空间、豪华配置,就是福特品牌真心实意为中国消费者造好车的标志。 安全配置堪比B级豪车 对于新手和菜鸟来说,泊车是一件很头疼的事,但如今不再为之苦恼了。福特领界主动泊车辅助系统配合360度全景影像可视系统,让停车变得轻松自如。在停车场内,用户只需按下按钮让车辆进入自主泊车状态,然后只需控制油门、刹车及档位,即可自动完成停车——真是太奇妙了! 说心里话,主动泊车算是近几年非常高新的汽车技术了,一般只应用于豪华合资车上,谁会想到10多万元的福特领界就已经搭载了。 其实,在成本更高实用性更强的主动安全配置上领界真是毫不吝惜。除了主动泊车功能外,比如还搭载ACC自适应巡航、前碰撞预警、盲区监测、自动紧急刹车、360度全景高清影像等主动安全配置——这些高科技配置,以往只会出现30万元以上的B级合资车中,从这方面也就能感受到福特领界性价比“超值”在哪里了。 总体说来:作为一款专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全新中型SUV,福特领界在继承了福特的基因和优异品质,从外观、内饰、功能、配置等方面,全面围绕中国消费者需求而升级,这种典型的“加量不加价”做法,体现着这个品牌的实力与担当。 此外,在一个角度来说:领界以16项全系标配、28项领先配置,首次进入这一细分市场,打破了传统合资SUV在国内市场的布局。这种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深度洞察,让福特领界在国内SUV市场技高一筹全面超越。可以预测:福特领界在国内大卖的同时,也势必成为中国家用SUV标杆车型。 |
为积极响应人口老龄化战略,促进智慧养老与精神文化艺
2024年3月21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近日 , 继牛津大学校园惊现神秘来客后 , 另一英国顶级
随着新能源减免购置税新政一出,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小微
站在即将告别2023年的岁末时点,“认知”意外地成为多